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商鞅南门立木课文ppt_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WwW.Slkj.OrG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g)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cēng)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
  2、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惹是非。(注意“是”不能写成“事”)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⑴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⑵教师追问: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⑷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商鞅授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六、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