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翻译赏析_望湘人·厌莺声到枕阅读答案_作者贺铸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桌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前言】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由北宋贺铸创作,为春夜怀人之词。上片写伤春伤离醉愁交织迷离恍惚的情状,融会惜春、怀人等多种感受,并借欢景反衬愁情。景物描写富有地方色彩,突出湘地风采。下片抒写情侣离散后的孤寂怅恨,表现深切怀念伊人的痴情,真挚感人。全词写寻常离索之思,曲意不断,折中有折,于精丽中见浑成,于顿挫中见深厚。
  【注释】
  ①《望湘人》,词牌名。是贺铸自度曲,《全宋词》从《唐宋诸贤妙词选》辑出。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
  ②带惊:因消瘦而吃惊。《梁书·沈约传》载沉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⑥鸾弦:《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二头遂相着,终日射,不断,帝大悦。”后世称结娶为“续胶”或“续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
  ⑦奈云和二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处化用其意。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庚信《周记圜丘歌·昭夏》:“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
  ⑧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 《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更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应该是以皮革做成的。在汉代“袜”字出现了,既然从衣,就不再以皮为之。汉张衡的《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当中提到罗袜一词,说明早在汉代,人们所穿的袜子,已经由布帛做成。
  ⑨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说苑·善说》:“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辔,青翰侍御。”舣,船靠岸。
  ⑩临皋:临水之地。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  
  ⑨不解:不懂得。
  【翻译】
  讨厌那黄莺声传到枕边,心烦那鲜花芳香进到房间,它让我半醉半愁好梦难圆。锦被还留着她wwW.SLkj.OrG身体的余香,而我的腰带却又空了多眼,多少次伤春又到春晚。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曾记得江上风清月明之时,我多次约她相伴游玩。
  想来琴弦最容易断,如今再把琴弹,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要寻找她已无影无踪,旧游处只见江水清浅。我把涂着青色的船靠岸,停在白蓣洲畔。整日里登楼极目远望,却不见她寄来一封书信,好在伴我的还有归来双燕。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由情入景。词以莺歌为起,以燕归为结,构思独特,厌莺歌而幸归燕,情理上别有一番滋味。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开篇三句写春日的清晨,黄莺呜叫,春花绽放,微风吹过,香气弥漫,这本是一片生机昂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词人正处在伤春怀人的心情当中,无法排解忧愁,便以喝酒来麻痹自己,将愁绪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来逃避现实。可是黄莺不解其意,唱和不停,词人因被吵醒而心情更加烦躁,不禁生出对莺鸟的厌恶之情。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这三旬含蓄而细腻地刻画出词人怀念旧人的真诚心切。“余薰”是旧人留下的馨香,可是斯人已去,词人唯有珍惜她仅留下的一点余香。“惜”字表现出词人对旧人的珍惜和无限怀念。词人日日思念故人,以至于腰带的剩眼越来越多,“惊”字突显出词人消瘦程度之深。
  消瘦是源于对伊人的思念,这一句实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意蕴,柔情脉脉,令人动容。这种憔悴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和执着。“几许伤春春晚”一句沉重哀伤,在伤春的情绪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念及自己与伊人别离的日子愈来愈久,词人伤叹不已。这一句既是对前文“伤春”之情的总结,也领启了下文关于“春晚”的描写。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一句中引用了“湘妃泪竹”和“屈原佩兰”两个典故。暮春时节,湘妃竹的点点泪痕犹在;屈原所佩戴的兰花香草已经老旧了,天气已进入“浓暖”时分,说明春天即逝,即将入夏。此情此景让词人记起当年屡次盛邀佳人,与她在江畔沐风赏月时的欢会情景。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鸾弦”本指男子续弦,这里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好。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桌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词人引用曹子建《洛神赋》中的典故,把心上人比作步履轻盈,姿态曼妙的仙女,可惜佳人仙踪无迹,不得追回。遥想彼时佳人在河塘撩弄清波,姿态妩媚诱人,可如今河塘处再无佳人倩影。江畔舟船飘摇,水中白苹浮动,词人极目远眺,尽是旧日风景。睹旧物而不能感旧情,词人心中的惆怅更加深切。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词人叹惜伊人不解情,别期无定,令他终Et相思萦怀,受尽千般煎熬。只能从双燕归来的景象中强寻安慰,似是欣喜,实则凄凉,充分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伊人而无法排遣的抑郁痛苦,以及盼望佳人早日重回身边的急切情怀。
  此词大量运用点染法,即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以景物烘托渲染,如“被惜馀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与秦观的词在写法上有共同点;多用借代手法,如“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等旬,表达委婉含蓄隐晦.与唐李商隐的诗有相似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