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的意思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胡腾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注释】
  ⑼花毡: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工艺品,把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
  ⑽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交流:交错着流下。
  ⑾柔弱:指舞步轻柔。
  ⑿蹴:踏,踩,踢。应节:符合音乐节拍。
  ⒀却月:半圆的月亮。《南史·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
  ⒁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⒂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fā):响起。
  【翻译】
  这个胡腾舞者本是凉州人,肌肤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锥。桐布舞衣前后宽边如卷起,绣着葡萄纹的带子一侧垂。帐前下跪诉不尽乡音苦语,提起衣襟甩长袖将要起舞。安西旧官员强忍眼泪观看,洛阳词人把歌词抄写赠与。起舞时眉目灵动脚踏花毡,红妆和者汗流珠帽已飞偏。醉舞东倒西倾步伐却不乱,双靴飞旋似光圈闪烁灯前。环行跳跃步步应和着节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弯新月。直到伴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才听到城头画角呜呜如咽。跳胡腾舞的,跳胡腾舞的,你可知回乡的路已经断绝。
  【鉴赏】
  以下至篇末为第三段,是写艺人的舞蹈和诗人的感慨。看客们的同情使得胡腾儿大受感动:“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上句写“起始”动作,“扬眉动目”,可知表情丰富,义情激奋。下句写飞旋动作,垂珠斜飞,“红汗交流”可知舞得十分卖力。“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进入另一种意境,上句既是写舞姿的妙曼www.slkj.org,也是写他以舞蹈语言,痛陈离乡背井之苦。在舞蹈艺术中,“醉步”要求“形散神凝”,看似如醉如痴,飘忽不定,实则缓促应节,刚柔相生,是一种高难度的表演。下句写双腿飞旋,双靴闪动,恍如灯前闪烁出一层层柔弱的光圈。“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应节”二字,照应前后诸句。说他无论“环行”如轮,还是“急蹴”起跃,还是“反手叉腰如却月”的造型,都能丝毫不差地吻合着音乐的拍节;可知不论“踏花毡”的起步,还是“东倾又西倒”的醉步,还是“柔弱满灯前”的急旋,也无不与音乐的拍节相侔了。
  接着以点睛之笔兼写几个方面:“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说伴奏的“丝桐”(弦乐器)忽停,表示了舞蹈的结束;舞蹈结束,方听得“画角”呜呜,又见看客们因全神贯注于音乐舞蹈,其他音响均不得干入其耳,烘衬出了舞技的超绝,引人入胜:“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岂止边地沦陷,京畿亦有烽火相照。时代气氛如此,不能不引起诗人深沉的感慨。“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这里说的“家乡路断”,并非指山川隔阻,而是指中原藩镇割据,唐王朝边事失利。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胡腾儿的深切同情,也暗含了对于中唐国事的叹惋。诗贵含蓄,收尾尤贵意在言外。如果说前面叙事端、写看客、状舞蹈,都能写得精炼而动人的话,那么这收尾四句却更富于余韵远响,具有耐人寻味的妙趣。卢纶盛赞李端:“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赌墅鬼神变,属词鸾凤惊。”中唐前期,诗歌暂处低潮,“大历十才子”多不擅长歌行。这首歌行,应该是当得起“举世娉婷”的赞誉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