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山中避雨课文ppt_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课文《山中避雨》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wWW.Slkj.OrG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piano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Beethoven的sonata。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Piano笨重如棺材,violin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violin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
  【前言】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了起来,不仅女孩唱起了歌,连三家村的青年们也唱了起来。作者感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直至后来与众人惜别,还依依不舍,这证实了中国古代“乐以教和”的艺术思想。
  【学习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教师课件展示有关"作者介绍"的图文(教师用书P35页)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
   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
   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
   3.老师将有代表性问题投影到屏幕上,大家一同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第二段引用的诗句是谁的?你能背会全诗吗?
   4. 讨论问题: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
    课件展示问题:
    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
  六、设置情景,深入探究:
    教师播放《梅花三弄》曲,师生合作读选定的文段,感悟、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 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2.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最后分别指名学生对刚才的问题做总结陈述(有遗漏的大家共同补充)
  七、体验活动:
    教师导入: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古代名曲,然后谈谈你听曲时所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教师播放曲子,学生听后发言交流。
  八、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文章主题,再引入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九、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
   2.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