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的意思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出古诗作品《击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⑾成说: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
  【翻译】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哀叹你我相离远,没有缘分相会和。哀叹你我相离远,无法坚定守信约。
  【鉴赏】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WwW.slkj.oRg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