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亡羊补牢课文ppt_亡羊补牢课件教学设计

  课文《亡羊补牢》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教材简说】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蕴含着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意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个跨度的,为了帮助学生迈过这个跨度,必须重视情境创设,因为学生只有在耳闻目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们揭示的道理。情境创设多以美为突破口,先声夺人,寓言中的情境创设比其它课文中的情境创设有绝对优势。寓言中那些会开口说话的植物、动物或人物都形象鲜明,举止或言行十分可笑,以此创设出的情境是多么令学生感兴趣呀!通过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犯了错,及时改正,还不算晚。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年龄情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方案一】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wWW.SLkj.ORG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教学方案二】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 lóng ; kū long)废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钻研(zuān zàun) 钻石(zuān zu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