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谈礼貌课文ppt_谈礼貌教学设计

  课文《谈礼貌》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wwW.Slkj.OrG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深受感动。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前言】
  《谈礼貌》是一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的说理文。文中谈到的“礼貌”这个话题对于每个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为了让作者的观点能“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产生认同,教学中,我从三个小故事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潜心会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