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爆竹声声课文ppt_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课文《爆竹声声》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课文】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街头巷尾,村里村外,爆竹声震耳欲聋。也许你会感到奇怪,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为什么叫爆竹呢?
  说来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保留两头的竹节,把竹筒扔进火盆里,竹筒一受热,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气就会膨胀,于是“啪”的一声,竹筒爆裂了。爆竹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为什么新春时家家燃放爆竹呢?
  传说在我国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竹子。山上有一种怪物。每当新年临近时,这种怪物都要到山下村子里偷东西吃。凡Www.Slkj.OrG是与怪物接触过的人,都会得一种怪病,不是冷得瑟瑟发抖,就是热得浑身出汗,难受极了。
  大家正苦于无法对付这讨厌的怪物时,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几个村民到山腰砍竹子,肚子饿了,就用几个竹筒煮饭。这时,几个怪物下山了。燃烧的竹筒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远处的几个怪物竟不敢走近。有个机灵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了不少竹筒,“毕剥”声更响了,吓得怪物拼命往山顶逃去。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燃放爆竹的风俗,我国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用竹筒来做爆竹太不方便了,有人就想到了火药。他们仿照竹筒的样子,用纸卷成一个个纸筒,里面放上火药,一点火,就会爆炸,发出“嘭啪”的声响。
  春节放爆竹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爆竹的制作越来越精巧了,有响一下的,有响两下的;有大如竹筒的,有小如麦秆儿的,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前言】
  《爆竹声声》一课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爆竹声声”是说爆竹的声音一声连一声,连续不断.它告诉人们:中国的爆竹之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延续到现在,还将永远地一声声地延续下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
  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 瑟瑟(sè sè ) 毕毕(bì bì) 剥剥(bō bō )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 )做的,先( ),再( ),然后竹节( ),竹筒内空气( ),最后竹子( )。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