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的意思

  “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哀陇民·陇山千万仞》,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险,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一得,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至金堂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注释】
  ⑹将命:奉命。
  ⑺金台:一作“金堂”。
  ⑻彼:指鹦鹉。
  ⑼玩好端:好玩意儿。
  ⑽舍旃:舍弃、不要的意思。
  【翻译】
  陇山高达千万仞,地势奇险,鹦鹉便在这山之巅筑巢栖息。陇地的人们虽然已经探索了最高最险的地方,但陇山范围广泛,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到达。陇民为了寻找捕捉鹦鹉,四处探险,碰到断崖绝壁,就身系绳索,悬空飞渡而过。他们必须在空中看准了鸟巢的位置,然后才能出其不意地捕捉到它们。也正是因为冒险在空中窥看鸟巢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坠入山涧悬崖而丧生。鹦鹉没有捕捉到多少,捕捉鹦鹉的人却死去了无数。然而,陇西的地方将帅为了讨好统治者,连守卫边地的兵士都被征派去捕捉鹦鹉了。他们把捉到的鹦鹉放进精美华丽的鸟笼里,千里迢迢提至皇宫交差。鹦鹉的羽毛并不珍贵,只是由于统治者对它的钟wWw.SLkJ.ORG爱,才使它身价倍增;鹦鹉本身并不会说话,只是在经过人的调教之后才能够勉强仿效人言。为什么要因为讨好皇帝而轻视人的生命,为了进贡鹦鹉而迫使人民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听说古代的圣王因害怕劳民伤财而从不允许各地进献珍禽异兽。而今陇地的百姓却苦不堪言,每到了贡奉的时节,他们都禁不住泪水涟涟。
  【鉴赏】
  陇地的人民如此热心地去捕捉鹦鹉的原因并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需要或爱好。“彼毛不自珍”四句,道出了个中原委,并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态度。诗人认为:鹦鹉对自己的羽毛是不以为贵的,它的舌头也不会自动说话。言下之意,是由于统治者享乐生活的需要,才使它的羽毛显得珍贵,才把它的舌头训练得会说话的。当然,不是说这种鹦鹉就一点好处都没有。此鸟又名“陇禽”“陇鸟”“陇客”,屡见于唐宋人的吟咏,可见自有其不同于其他鹦鹉的珍异性,否则也不会引起统治者如此喜爱的。诗人之意,其实是侧重“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二句,谴责地方官吏不应该为了进奉这种玩好之物讨好上头而轻视人命,使人民堕入苦难的深渊。
  最后四句,进一步指责统治者的喜玩珍禽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这句话有没有根据很难说,不过作者的意思是明显的,就是认为赏玩“珍禽”这种行为不符合“古圣王”的规范,把指责的矛头直指当今皇帝。
  这首诗从结构来看,可分作两大部分。从“陇山千万仞”至“直至金堂前”为第一部分,着重叙事,诉说陇民被迫捕捉鹦鹉的痛苦。从“彼毛不自珍”至结尾为第二部分,着重议论,谴责地方官吏的媚上和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统治者的害民。两部分结合严谨,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真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皮日休的这首诗,完全符合白居易《新乐府序》中的这一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正是皮日休后来能以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参加了黄巢的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