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的意思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昏,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注释】
  ⑴巴东:王琦注:即归州,唐时隶山南东道。《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陆放翁《入蜀记》: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视天如匹练。《方舆胜览》:巫峡,在巫山县之西。《水经注》云:杜宇所凿,以通江水。图经云:引山当抗峰氓、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⑵海月:海上的月亮。
  ⑶瞿唐峡: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⑷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郭璞注:今“三巴”是。杜元凯《左传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通典》:巴国,今清化、始宁、咸安、符阳、巴川、南宾、南浦,是其地也。《文献通考》:重庆府,古巴国,谓之“三巴”。
  ⑸穹石:大岩石。《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⑹飞步:快步;疾步。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⑺却顾:回头看。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⑻“青天”句:《后汉书》:“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章怀太子注:“扪,摸也。”
  【翻译】
  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赏析】
  此诗“巴东”这一地理概念的具体所指,历来有所争议。一些旧注认为诗题上的“巴东”即是唐代归州的巴东(今湖北巴东),如比较权威的清代学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在此诗题下解释说:“巴东,即归州也,唐时隶山南东道。”(《李太白全集》中册1021页,中华书局出版)若仅凭字面意义,此说无错。但按照诗意,则不可通。诗题曰“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云云,可知诗人的行进路线是从巴东出发,然后穿过瞿唐峡,接着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东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峡之前,或者说,瞿唐峡一定在巴东和巫山的中间。然而,归州的巴东却在巫山的下游,若自这里登巫山,则必须溯江而上,但无论如何又无法经过瞿唐峡。如果顺流,那就要先过瞿唐峡,登巫山之后要再行走相当一段水路方可到归州的“巴东”,与诗题大相抵牾。于此可知,“归州巴东”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此诗中的“巴东”是指夔州(今四川奉节)。
  《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载:“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619)更州名,天宝元年(642)更郡名。”据此可知夔州原来是信州的巴东郡,至“天宝元年”始“更郡名”。李白此行当在开元十三年(725),此时的夔州尚未改名,仍叫巴东wWw.SLkj.ORG郡,所以诗人才有此称。又据《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若把与此有关的地名按长江流向自上而下的地理位置排列一下的话,其顺序则是夔州、瞿唐峡、巫山、巴东,况且前三处所距不远,完全可能是在一天中所经过的三个地方。诗人自夔州(时称巴东郡)出发,很快即经过瞿唐峡而到达巫山(参见《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五册47-48页,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这样解则全诗疑窦顿开,语意甚明。
  诗的开头概述自己登巫山前的情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两句是说自己从家乡出发以来,沿江已走了几千里水路。这天正逢望日,明月皎洁,圆如银盘。诗人接着说,刚刚经过瞿唐峡之后便徒步登上巫山的最高峰。在山巅之上,诗人极目千里,饱览巫山的雄姿。“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紧承前句,写巫山的高危与广阔。“不穷”是无穷无尽之意,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又可说是诗人所目见。因为诗人视野之内皆是耸山峻岭,都是巫山之境,故谓之“无穷”,所以下句说整个巴国境内都被巫山占据了。当然此句只是形容巫山面积之大,与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意相同,不必拘泥考证巴国的辖境。“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四句写登山时的主观感受。山路高危陡峭,诗人要凭借垂下的藤条萝蔓才可向上攀援,有时只好倚偎在突出的大石头上喘息一会儿。诗人登得太高了,他觉得好像在日边霞外一般,云气在脚下缭绕,太阳在身边高悬。诗人心情愉悦,急不可待地快步登上绝顶,向远处眺望。啊!太美了。天清日朗,万里澄鲜,一点遮挡视线的东西也没有。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以下六句便写其在顶峰上的感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