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哀范君三章翻译赏析_哀范君三章阅读答案_作者鲁迅

  《哀范君三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鲁迅。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翻译】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鉴赏】
  三首诗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一九一二年写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它并没有触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后,从清朝皇帝手里夺过来的政权,落到了封建军阀袁世凯手中,而对帝国主义的统治则根本没有触动。中国社会仍处在黑暗之中。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时正是由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旧交替的时期,辛亥革命说明了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但是新兴的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鲁迅在这一时期以他深刻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开始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探索和深思,同时也因为看不到前途而苦闷。
  范爱农在一九一二年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给鲁迅的信中写道:“听说南京一切措施与杭绍鲁卫(鲁卫即差不多的意思),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这就是说,范爱农看到辛亥革命后所谓民国的“措施”即政策,与革命前并没有什么区别,中国仍然是黑暗社会,自己又不愿同流合污,因而痛不欲生。写这封信后四个月,范爱农就落水而死了。这封信真实地反映了范爱农临死时的心情和致死的思想原因。他对社会的看法与鲁迅有相同之处,他当时的凄凉心情也深深引起鲁迅的共鸣。
  鲁迅以十分沉痛的心情一气写下三章哀诗。第一首是写:在风雨飘摇的政治局势下,作者缅怀死去的好友范爱农。两鬓苍白的范爱农敢于藐视恶势力,因而横遭迫害,吃尽苦头。辛亥革命失败了,正直的人还没有出路,不料分手三个月后,范爱农竟沉水而死了。第二首,作者回顾了和范爱农一道留学日本,海草三绿,久居异国,那时他们曾激昂慷慨地参加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但是辛亥革命却只赶走了清朝皇帝这个“狐狸”,紧跟而来的又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军阀袁世凯之流,中国仍然是寒云密Www.slKJ.org布的黑暗社会,使范爱农在炎夏短夜中也感到有如在漫长的寒夜里。这环境固然令人“痛不欲生”,但像范爱农这样沉水而死,也不能洗净这深沉的忧愁。这一方面写出范爱农和作者对当时政治的深刻忧愁是无法解脱的,同时也包含著作者对范爱农消沉而死的委婉痛惜的批判。第三首是作者回忆起曾经与范爱农一道饮酒,纵谈时事:作者熟知范爱农并非嗜酒之徒,但社会黑暗,众人皆醉,范爱农终于含着悲愤在微醉中沉水而死,从此再听不到他那富于启发性的谈话了。作者的挚友被迫**,作者因而发出了“我亦等轻尘”的感慨。
  三首诗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极尽哀思。处处勾画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形势的本质特征,处处突出范爱农与黑暗社会的对立,从而深深地挖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深刻见解和对前途渺茫的深沉痛苦交织在一起。这三首诗从范爱农的悲惨命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