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两颗种子课文ppt_两颗种子课件教学设计

  课文《两颗种子》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从前,有两个少年,他们都有美好的理想。
  “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两个少年去请教一位老人。
  老人给他俩一人一颗种子,说:“这是普通的种子。谁能够找到保存它的最好办法,谁就能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
  几年以后,老人要他俩谈谈保存种子的情况。
  第一个少年拿出一只丝绒袋子,又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盒子。他打开盒子,揭开蒙在上面的绸缎,说:“我把种子好好地收藏起来,整天守候着它。”老人一看,种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就摇了摇头。
  第二个少年,脸晒黑了,两手长了老茧。他指着漫山遍野的庄稼,兴奋地说:“老爷爷,我把种子种在地里,坚持浇水、施肥、除草,收获一年比一年多呢!”
  老人听完,高兴地笑了:“孩子,理想就和这种子一样,只是守着它,不会长大;只有用汗水浇灌它,才能变成丰硕的果实!”
  【教材简说】
  《两颗种子》是湘教版第四册第8单元第22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生字词,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本文的学习的重点。《两颗种子》课文写的是两个少年向一位老人请教,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老人给每人一颗种子,让他们寻找保存的最好办法。其中一个少年,只是把种子好好收藏着,几年后,种子还是原样;另一个少年把种子种在地里,辛勤劳动,收获一年比一年多。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主旨:只有付出心血,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颗、存、误、况、丝、奋、实”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用Www.sLkJ.ORG汗水浇灌,种子才能变成丰硕的果实的道理。
  【教学方案一】
  一、课前导语
  二、初步感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
   2.从课文中抽出词语反复读,再把生字提出来单独认读。
   3.让学生找出声母是翘舌音,声母是平舌音,韵母是前鼻音.韵母是后鼻音的字。
   4.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识记生字。
   5.看投影片,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6.学生试写生字,老师巡视。
   7.针对学生书写的问题,老师重点指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教学方案二】
  一、品味文章,深入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什么是理想?
    (2)两位少年提出了一个什么疑问?
    (3)他们怎么去解决的?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老人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2)请学生用课文中的原文回答。
   4.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第一个少年是生怎样保存种子的?
    (2)把第一个少年说的话全班齐读出来。
    (3)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第二个少年是怎样保存种子的?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全体齐读第六自然段。
    (6)指名学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再进行比较:两个少年保存种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7)全班读第七自然段,议一议:老人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讨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试用“只有……才……”来表达。
   2.写一段话:我的理想。
  【教学方案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课件出示图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播放课文朗读。
     (让学生带着有目的的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定了一件什么事?并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句,读后同学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整篇课文就有了一定的感知。
  (三)细读课文,读读议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的问题进行讨论:两人个少年保存种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在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学习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作出相应的板书。为了突破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合作讨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试用“只有—才——”来表达。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来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当学生想象回答后出示课件:只有像第二个小朋友一样,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联系实际,延伸课外
     让学生对照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像第二个小朋友,有哪些地方像第一个小朋友?以后决定怎么做?并说出自己的理想。在这一环节中倡导学生自主去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