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的意思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注释】
  ⑴金城:据王琦注,唐代名金城者凡四处:一在今陕西兴平市,一在今陕西延安市,两处在今甘肃兰州附近。此金城不确定在何处。尉:指县尉,官名。秦汉时县长、县令下置尉,管治安。历代因之
  ⑵蓬瀛:海上仙山名
  ⑶沧洲:滨水的地方
  ⑷“皎若”句:言壁画中山峦历历在目,好像隔着海站在神仙所处的丹丘望遥望赤城山一样。皎,清楚。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处。《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赤城,山名。王琦注:《天台山志》:赤城山,天台山之一小山也
  ⑸岚气:山中雾气
  ⑹山阴:指山阴道上,此处风景极佳。《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迎接不暇。”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⑺回溪:言画中回旋的溪流寂然无声
  ⑻“又如”句:言画中景物幽静得就像月下的桃花源。因桃花源据说是秦人为避乱来到这里的,故曰“秦人月下窥花源”
  ⑼“了然”句:谓在赏壁画过程中,在完全不知不觉中心神清爽了
  ⑽“只将”句:意谓只把壁画中的层峦叠嶂当作真山,似乎听到了秋猿的啼声。⑾明发:黎明;平明。《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⑿“却顾”二句:谓再看壁画中海客扬帆航行,由此也引起诗人向往大海的感情。却顾,再看。却,副词,再。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翻译】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欲去。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山中岗气已灭,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阴晴后之雪景。碧溪回流宛转,却寂然无声,就好像秦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见此图画,胸中了然,清人心魄,好像在叠嶂之中听到了秋猿的叫声。与君对比,欢赏不已,于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回首看见画中的海客高扬云帆,便不禁产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鉴赏】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www.slkj.org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