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的意思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大雅久不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注释】
  ⑴大雅:《诗经》之一部分。此代指《诗经》。作:兴。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委蔓草:埋没无闻。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⑶龙虎:指战国群雄。啖食:吞食,此指吞并。兵戈:战争。逮:直到。
  ⑷正声:雅正的诗风。骚人:指屈原
  ⑸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
  ⑹宪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沦:消亡。
  【翻译】
  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赏析】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www.sLkJ.org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